▷ 03 Introduction to User Experience Design


以下的元素及內容,來自coursera 的Introduction to User Experience Design這堂課。

▍本篇適合

1) 不太了解、甚至是第一次聽過UI/UX的你
2) 想要入門UI/UX,卻不知該如何下手的你
3) 已經看過02篇的你!點我看02篇

▍本文介紹導覽

嗨,我是個什麼都不會(沒錯,蔡逼八)、剛修完coursera Introduction to User Experience Design 一門課的mayo。修課後,只覺得腦袋混亂,所以決定用自己的話表達我理解的東西。一方面組織知識架構,一方面希望貢獻所學。以下為本文大綱:

 1) 小複習
 2) 需求蒐集
 3) 自然觀察法
 4) 問卷調查
 5) 聚焦小組
 6) 一對一對談
    7) 本篇結語 & 下集預告

準備好了嗎?開始囉!😳

▍小複習

我們先來複習02篇的幾個重要觀念:
    1) 使用者會參與到的三個部分為:介紹、互動、結束。
    2) 我們會收集兩種數據,分別為定性和定量數據。
    3) 根據設計造成的影響內容,使用者將分為主要利益關係者、次要利益關係者、第三利益關係者。
    4) 影響使用者輸入、輸出流程的因素有:個人特徵、群體、文化及社會。


▍需求蒐集

在此階段,我們透過和使用者互動或觀察使用者來收集資料和數據。蒐集是為了了解:
 1) 使用者
 2) 使用者要完成的任務(目標)
 3) 使用者現階段是如何完成任務的(current practices)。
 4) 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大小(problem space)。是什麼阻礙使用者完成目標?該如何改善?

我們將介紹需求蒐集的四個方法,包含它們是如何進行、執行目的、蒐集的數據類型、如何應用以及優缺點。

四種方法,從與使用者互動少到多來排序是:自然觀察法問卷調查聚焦小組一對一對談


▍自然觀察法

在自然觀察法中,設計師有點類似監視器,不會和使用者有互動;而是單純、直接地觀察使用者平常是如何完成任務的。
觀察前,必須想好「我們要蒐集什麼」。除了使用者的行為方式、行為目標,個人特徵、群體、文化及社會、環境地點等定性數據,還有主要利益者及次要利益者之間互動了幾次、使用者點擊某按鈕幾次等定量數據

利用自然觀察法,雖然使用者可以不受設計師影響(受到影響的話,可能會改變完成任務的方式),但正是因為兩者不會互動,所以蒐集的方式以及對行為的推測,只限於設計師的能力和理解。

因為自然觀察法有這樣的缺點,所以通常會和接下來要介紹的問卷調查搭配使用。

▍問卷調查

根據自然觀察法蒐集到的資料及數據,設計一系列的問題(也就是問卷)
問卷調查的目的是,了解用戶的觀點,而非設計師主觀地替使用者解釋
根據你設計的問卷內容,定性數據(例如:看法、偏好、態度等)和定量數據(例如:最喜歡到最不喜歡,分別為5到1分)我們都有可能會蒐集到。

問卷調查最大的優點是高效性,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蒐集到大量資料及數據。且因為使用者都是填寫同一份問卷,更易於分析。但也正是因為如此,問卷的回覆、分析的結果都會比較表面(並不是每一個人深刻的解析和看法)。另外還可能會有樣本偏差,分析這批人的結果,不代表在未來、或另一群人的也是一樣。

問卷調查可以凸顯某些結果,例如使用者們都覺得在某個頁面的體驗不佳。這樣的調查結果,會引導我們使用其他需求蒐集方法。有可能是自然觀察,我們觀察使用者的行為,發現他們總是誤按某個按鈕;也有可能是接下來要介紹的聚焦小組。

▍聚焦小組

找5~10位使用者,在一個空間裡和其他人自由討論自己的體驗和觀點。
除了使用者們外,還會有主持人紀錄者。主持人根據前面兩種方法得到的數據和資料(也可以在聚焦小組開始的時候蒐集),去深入帶領使用者做討論,挖掘出有價值的訊息,並且把主題圍繞在我們要蒐集的東西上。而紀錄者紀錄下對話、筆記或是針對聚焦小組對話的分析,也記錄下聲音、影像等,蒐集到的可能會是定性定量數據

聚焦小組的討論可以更加凸顯、聚焦於某些結果,必須再透過一對一對談深入了解。

聚焦小組最大的優點是能夠更加聚焦小組討論可能會有不同的火花。但小組也可能會產生群體思維限制,例如使用者可能會盲目附和他人,或是自己的意見被較強勢的人掩埋。

聚焦小組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、難懂,
所以附上幾篇相關文章,希望能讓大家更加理解:
    👀焦點小組實作經驗分享
    👀焦點小組的使用者選擇和需要準備的東西
    👀焦點小組的優缺點
    👀焦點小組理論篇

▍一對一對談

一對一對談的目的是深度蒐集
這個方法和聚焦小組一樣會有一位主持人。主持人需要掌握談話的範圍、內容以及氛圍,不能讓主導權落到使用者手上。在此階段蒐集的主要是定性數據
一對一談話的優點是能真正釐清問題,缺點是非常耗時

▍本篇結語&下篇預告



(別把這張圖和設計循環的四個步驟搞混了)
這四種方式並沒有一定的順序,四種方式皆可以搭配使用。
重要的是,要蒐集到你想要蒐集的東西!

下一篇--需求蒐集後該如何呈現,以及好的設計的三大特徵。
請大家敬請期待,謝謝大家的閱讀。



我們下次再見囉!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,
歡迎點擊網頁中任一廣告,給我一點小回饋~謝謝你
😳

我是mayo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