▶ 02 深度工作力 DEEP WORK





《深度工作力》基本資料

  • 前半冊先說服讀者: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度工作、深度工作有什麼好處;後半冊闡述要如何達成深度工作,同時舉出生活中的真實例子,讓整本書說服力充足且令人躍躍欲試。
  • 作者:Cal Newport
  • 價格:284 新台幣
  • 推薦指數:

書中重要觀念

首先,了解作者定義深度工作和淺薄工作:

深度工作
在免於分心的專注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。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,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,改進你的技術,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。

淺薄工作
非高認知需求、偏向後勤的工作,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進行。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新價值,而且很容易被模仿。


接下來,我將書中內容整理成兩大原則,再詳述作者提供的策略,最後寫下自己實際執行的結果和心得。在此只會列出我認為有顯著效果的!因為我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😂


01 培養深度工作力、確立工作哲學
  • 我們該採取哪種方法,安排深度工作時間?

    1. 完全隔絕
    透過完全去除或減少淺薄事務,把深度工作最大化!修道院式實行者通常有很明確且單一的目標,例如寫出一本小說。

    2. 雙模式

    深度工作時採修道院模式;從事淺薄事務時,專注並非最優先要務。但因為許多事情都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有成效,所以雙模式實行者必須切割時間,分配明確、不短且完整的時段給深度工作。

    👉身為學生的我,因每天空堂和回家時間不同,所以採用這個模式。
    在晚上睡前列出明日要做的事情、及每個事情的花費時間。列出後,再把事情塞進時間表裡面就完成深度工作的時間安排啦。

    💬 推薦子彈筆記術愛好者:Eco Agenda,網頁和app都有!


    3. 節奏式

    將深度工作,變成簡單而規律的生活習慣,為工作創造節奏。首先要決定一個固定深度工作的時間,接著提醒自己要每天做(可以用視覺輔助,作者有提到:鍛鍊法)。
    作者建議比較沒有自制力,或是沒有人逼你完成某件事的情況下,可以採取這個模式😮

    4. 高手才能用的式

    只要一有空檔,就切換到深度工作模式。


  • 建立儀式

    建立特定儀式和習慣,可以讓我們比較容易進入深度工作模式。
   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幾個問題,以便我們去建立個人化的儀式:

    1. 你在何處工作,工作多久?
    2. 一旦開始工作,你必須怎麼做?

    3. 你如何支持深度工作?


    你必須知道哪個地方可以讓你進行深度工作(如果你只在高檔咖啡廳或是安靜的圖書館才能執行,那就去吧!)同時也要確定你有一個完整的時間可以深度工作,避免不確定的阻力。
    再來,訂立程序和規範,例如在幾分鐘內需要完成什麼、是否要將手機鈴聲關閉,讓自己保持再高度專注。
    最後是輔助的部分:如果喝了咖啡或、聽輕音樂,或是和朋友一起討論切磋,能讓你的大腦維持高水準運作,那就也把它們變成你的儀式之一。

    👉以我來當例子:我是一個,只能在完全安靜的地方才能專注、吸收知識的人,所以我都只會待在家裡或圖書館深度工作。時間安排方面,如同上述所說:先擬定完成事情需要多少時間,再塞進完整的時間block裡面。一旦開始工作,我會把手機關靜音放到抽屜裡,並且將電腦開啟勿擾模式,以及登出社群軟體。有時候還會關門或戴耳塞,這是我的規則和輔助方式。




  • 要如何實際執行?


    1. 專注在最重要的事
    確立你要追求的遠大目標,用熱情排除掉其他阻力。
    👉但是不一定每件事情你都會充滿熱情!所以我覺得可以換另一種方式:把做了那件事情的好處寫下來。例如:我要完成網頁設計的線上課程,因為這樣可以多一種技能,未來比較不會害怕沒工作。

    2. 設置醒目的計分板
    不但讓人更感受到累計的深度工作時數和具體成果,還可以讓你依紀錄調整你的深度工作時長及時段。
    💬 讓你保持高度專注!種出森林吧:forest 網頁版、手機板


    3. 定期檢討成效
    一定要定期檢討才能發揮作用!定期思考如何確保未來會有你想要的表現,這可以引導你不斷調整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。


  • 有充足的休息
    我們的注意力有限,過了一段時間後便會耗盡。這時候我們必須做一些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,例如走進大自然等等放鬆的事情。不過,放鬆的時間也必須充足且不中斷,否則無法達到效果。




02 排除或安排淺薄事務
  • 安排專注或分心的時間、學會擁抱無聊

    高度專注是需要練習的,所以我們必須刻意安排分心或專注的時段。
    而使用網路並不會減損大腦專注的能力,會減損專注力的是:
    只要一感到無聊或認知挑戰,就隨時在「低刺激的高價值活動」(深度工作)和「高刺激的低價值活動」(使用網路)之間切換,這是在教導你的心智無法容忍缺少新鮮感。
    這種切換,會讓你進入高度專注狀態的阻力變大,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擁抱無聊,拒絕渴望連線。
  • 培養拒絕任何好處的心態

    任何好處心態
    只要找到一項好處,你便選擇它。同時忽略了所有壞處。

    這個心態,是許多人在使用網路工具時都會有的。例如:臉書能讓你和朋友聯絡,但同時也但同時也會讓你過度分心。如果你無限度地使用,最後你會達到極度分心、渴望連線的狀態。

    其實,網路就只是一個工具。而在使用工具之前,我們必須審視工具帶來的好處和壞處。舉例來說,拖鞋也是一個工具,我們都知道穿拖鞋很可能會滑倒。但因為它能透氣和排水,所以即使天雨路滑,我們還是會穿著它。
    反觀網路,在使用網路工具時,我們也應該如此嚴格檢視和權衡,只選擇好處遠大於壞處的網路工具!

    👉我不喜歡追蹤或擁有太多社群軟體上的好友。
    能透過社群軟體知道他人的動態實在很方便,但總覺得每次看完都很空虛、蹉跎時光。所以後來決定只追蹤自己喜歡、看了開心,會激勵人心或時常聯絡的人而已。
    況且,也不是每個人的聯絡頻率都那麼高呀😐所以我一天只花不到30分鐘瀏覽所有社群軟體(含IG、FB、Line)。



來個總結!
  1. 找到模式 ➡ 建立儀式 ➡ 實際執行 ➡ 檢討 ➡ 適當休息,循環做!
  2. 學會對抗讓你分心的誘惑,擁抱無聊。
  3. 釐清你使用每樣工具的目的,其實你可以過得更簡單、更好。
這本書我真的大推,是一本會衝擊觀念和價值觀、讓人行動起來的書。加上上述分享的,只是書的一小部分,而且也都只是「對我來說有用」的方法,所以建議大家可以把書買下來看,搞不好會找到更適合你的方法喔~💪



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點擊網頁中任一廣告,給我一點小回饋~謝謝你😳
我是mayo。




留言